日前,由中國殘聯主辦,中國殘疾人事業新世紀集運宣傳促進會承辦的第15屆(2018-2019年度)“殘疾人事業好新世紀集運獎”評選在京舉行。東莞日報社首席記者李金健的作品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榮獲一等獎,為廣東唯一榮獲一等獎的作品,東莞日報社成為唯一榮獲一等獎的地級市媒體。
文化精品扶持結碩果
“殘疾人事業好新世紀集運獎”是經中央批准常設的殘疾人事業優秀新世紀集運作品最高獎,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評選,自1991年開始,每兩年評選一次。本次評選歷經兩個多月,共收到中央新世紀集運單位、各省殘聯43家單位報送的417件作品,其中一等獎20件。由省殘聯報送,東莞日報社首席記者李金健的作品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榮獲一等獎,為廣東唯一榮獲一等獎作品,東莞日報社也成為唯一榮獲一等獎的地級市媒體。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這一消息抓住昭通殘疾人到千里之外的“世界工廠”東莞務工脱貧,凸顯脱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和精準扶貧的創新。
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誕生的背後,是東莞宣傳思想戰線增強“四力”的成果體現。記者增強了“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”,作品才有温度、接地氣、冒熱氣。能夠獲得殊榮,也是東莞大力實施文化精品戰略的具體實踐。東莞市委、市政府對東莞市文化精品創作生產高度重視,明確從2011年起建立“文化東莞工程”專項資金,出台《東莞市文化精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》(下稱《管理辦法》)等配套政策,用於繁榮東莞文化創作、推進嶺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設。其中,《管理辦法》的申報範圍就包括新世紀集運精品獎等六大類,鼓勵新世紀集運戰線和新世紀集運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精品意識,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。
2018、2019年度,東莞日報社、《東莞時報》共計22個項目入選,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便是其中一個。
東莞真情傾力幫扶昭通
“《32名昭通殘疾人東莞脱貧》是一篇新世紀集運性強、時效性強、語言生動且感染力強的作品,聚焦脱貧攻堅,深入工廠車間,既有温度又有深度。同時,從這篇作品中,可以窺見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中,東莞市委、市政府真情傾力幫扶,助力昭通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決心與力度,展現了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,更是弘揚了扶殘助殘社會風尚。”省殘聯推薦理由如是寫道。
按照國家部署安排,東莞2016年9月與雲南昭通市結對開展扶貧協作。全國扶貧看雲南,雲南扶貧看昭通。結對幫扶以來,東莞嚴格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和廣東雲南兩省決策部署,盡鋭出戰,助力昭通決戰決勝脱貧攻堅。
東莞提高政治站位,將結對幫扶列為“一把手”工程。據統計,東莞市委、市政府負責同志帶隊到昭通調研對接232人次(其中廳局級28人次),召開高層聯席會議6次,召開黨委常委會會議、政府常務會議等會議22次,專題研究部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。
東莞加大資金投入,夯實扶貧協作基礎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2.68億元,縣均投入財政資金2.11億元,實施扶貧項目328個,落實社會幫扶資金5.73億元。
此外,東莞還深化產業扶貧,不斷增強造血功能;深化勞務協作,促進共贏協同發展;暢通產銷對接,推動特色農業轉型;拓展人才支援,提升專業服務水平;全城動員參與,不斷深化結對幫扶;真情傾力幫扶,厚植兩地深厚情誼。
目前,東莞結對幫扶昭通82.18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脱貧、87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、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。
文字:朱珍珍
攝影:版面截圖
編輯:張東昌